国是访问丨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发生了这五大行业巨变

  文/陈昊星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3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变革。

  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毛伟接受了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详细讲述过去30年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五大巨变。

  从0到1的中国互联网

  1994年4月20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等老一辈互联网开拓者的推动下,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名成员,正式开启互联网时代。

  “但不为人知的是,在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之前,中国互联网的起步面临着四重难题。”毛伟说。

  首先是没有国际支持。对此,以胡启恒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钱华林为代表的老一辈互联网开拓者多次赴国际社群、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交流,表达中国科学院连入国际互联网的诉求,最终获得支持。

  第二是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1989年10月,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正式立项。NCFC的主要目的是搭建中关村地区的网络以共享超级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并不在计划内,所以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后来,该项目依靠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三方的自筹解决。

  第三是没有政策先例。当时邮电部实施的管理政策规定,租用的线路仅供个体使用,不得共享。然而,互联网的本质是共享的。因此,胡启恒和钱华林亲自前往邮电部拜访时任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朱高峰表示支持互联网的发展,随后邮电部大胆创新、突破政策限制,加快了中国接入互联网这一开创性进程。

  第四是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想要接入互联网,必须使用路由器,然而当时我国无法购买现成的路由器,只能自行制作。钱华林带队研发路由器,解决了因无法采购国外路由器而引起的局域网广播风暴问题。

  毛伟表示,30年前的老一辈互联网开拓者,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下,克服了重重困难,以使命担当、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学家精神,为中国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

  从1000个到2013万个。CN域名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域名系统(DNS)作为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就犹如大树的根基。

  域名是上网的第一步,是互联网的核心枢纽和基础设施。如果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网站都注册在由国外管理的域名下,就会不可避免导致网站的最终通信控制权交于他人之手,无法真正实现自主发展、健康壮大的目标。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现名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CN的域名注册之路由于一开始的注册流程繁琐和认知不足等原因,注册量增长相当缓慢。在1994-1997这三年间,。CN域名只注册了1000个左右,2000年到2002年间,。CN域名注册量始终在12万个徘徊。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CN域名数量为2013万个。。CN顶级域名的规模化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网络根基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在毛伟看来,中国网民应当有权利选择使用中文上网,且中文域名更适合中国人使用,更能体现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语言认同、文化认同。

  从64K窄带到5G宽带的多次提速

  从网络基础技术演进来看,可将中国互联网发展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994—1999年的窄带网络阶段,以信息查询和单向交流为特征,主要应用在邮件、文件传输等方面。1999年,中国电信宽带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正式商用,开启中国电信宽带第一次大提速,将中国互联网带入下一个阶段。

  2000—2009年的宽带网络阶段,以互动为特征,实现信息在网络的写入与发布,广泛应用于多媒体、电商、游戏、社交网站等。

  2010—2019的移动宽带网络(3G、4G)阶段,以移动应用为特征,以智能手机为切入点,涌现了一批智能应用服务。

  2020年至今,互联网以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点,服务于我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

  毛伟指出,互联网发展的关键节点包括智能手机的推出和宽带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问世以及3G技术的普及,普通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推动了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宽带的普及使用户能够享受更丰富的多媒体和实时交互体验,进而使互联网深入到千家万户。

  从IPv4到IPv6的平稳过渡

  在过去的30年中,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创新也不断涌现。然而,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需求的增长,各种技术加速了IPv4(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四版)地址的耗尽过程,迁移至IPv6(互联网通信协议第六版)成为紧迫的任务。

  毛伟介绍,IPv4与IPv6就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让网络通信协议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网络基础技术的要求是如何让IPv4和IPv6能够互联互通、如何让IPv4平滑过渡到IPv6,让普通用户在使用网络时毫无感知。

  2003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发起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IPv6的发展征程进入新元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利用IPv6搭建官方网站,成为中国面向全球的一个重要IPv6示范应用;2022年,中国联通将IPv6演进技术首次应用于冬奥会,中国IPv6成果应用向全球展示。

  毛伟说,在迈向IPv6规模化推进的阶段,中国的网络科技工作者在解决网络大国技术问题的同时探索出生动的中国实践,并形成影响全球网络互联互通的规则与标准。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宽带网民数量、国家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均跃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毛伟认为,中国互联网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网络基础技术上的突破和贡献是重要支撑。在互联网核心基础技术方面,中国必须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才能称得上是强国。

  过去,中国在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落后,中国互联网工程师们一直努力填补这一差距。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胡道元在1996年贡献了中国大陆的首个被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认可的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RFC),但到2004年才有了第二个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贡献频率较低。然而,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华为等企业逐渐加大了在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

  2022年,华为首次成为年度RFC贡献量全球排名第一的机构,达到38篇。此前,华为发布的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数量已累计全球排名第二。

  毛伟说,正如胡启恒院士所说,“互联网好比是一艘大船,最初是由欧美的技术专家制造的,中国作为后上船者,不能只是坐享其成,也应有所贡献。”我们后来居上的中国互联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目前也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